行業發展周期
由于紡織的變化方式多,不易大量生產,而且流行風尚不時有所創新,以致產品生命周期短,故無法有一獨立廠商可以囊括所有作業活動,造成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所以導致產業內小規模廠商多、相互代工、合作和競爭的情況。
要素密集性
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目前已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我國的棉紡織機械和化纖機械,由于比較實用且價格適中,其性價比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優勢,一直是我國出口東南亞地區的主要出口產品。印染、針織機械產品的出品也在逐年增加,增幅已處在出口紡織機械中的前幾位,出口的品種將有所擴大。紡織機械零部件和器材出口也有我國的相對優勢,既有一定技術含量,又屬勞動密集型產品,可為國內外主機配套。紡織機械在繼續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在歐洲和中東、美洲的市場。隨著東南亞、非洲和南美洲等一些國家將本國紡織工業作為今后發展的戰略和重點并進行大量投入后,對紡織機械的需求將有上升,這無疑是為我國紡織機械的出口增加了市場機會。紡織機械也有可能利用我國的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投資建廠或者合作生產紡織機械。
進入壁壘
進入壁壘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產業組織學科中的術語,主要是指阻止企業進入某一產品生產的因素。形成進入壁壘的主要因素大體有:
?。?)技術壁壘:假設某一產品的投資收益率高于其他產業,有企業愿意進入,但該部門要求有較高的技術水平,這時,進入的成功取決于能否獲得已經掌握或經過調整后可以掌握這種較好技術的技術人才。這意味著,某一產品所要求的技術水平越高,其他企業新增投資就可能越少。
?。?)資金壁壘:新企業創立時需要相當數量的投資以購買機器設備、勞動力和原材料,投資達到“一定數量才能符合規模經濟的要求,取得較好的生產經營效果。因此,某一產品所要求的資金越多,其他企業進入的數量就可能越少。
?。?)法律壁壘:例如,某些行業的企業開業要獲得準許和執照。由于各產品對技術水平的要求不同,較小較佳規模所要求的投資數額不同,立法限制不同,進入壁壘的高低是不同的。進入壁壘的相對高度表明了進入一個部門的客觀可能性的大小,企業要進入某一種產品的生產,就必須擁有該產品所要求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數額,并且還要符合有關的法律規定。因此,進入壁壘是制約其他企業新增投資的重要因素。
我國紡織機械行業是一個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它首先需要大投入、大產出,少量的資金投入根本無法啟動。而且紡織機械行業的規模經濟十分明顯,只有達到一定規模,企業才可能取得成本、價格上的優勢,本行業資金壁壘特征比較明顯。
風險性
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受到整個紡織工業發展的影響。國家目前采取“壓錠、改造”政策來調整紡織行業產業結構及改善紡織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如紡織機械企業不能在產品開發上適應這種政策,則可能對企業發展產生影響。